美国政府的持续停摆,正在让美联储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决策困局——在数据真空中判断经济走势。随着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被迫中断,尤其是就业和通胀数据可能无法在12月议息会议前恢复,决策层很可能被迫在“盲飞”状态下决定下一步利率走向。美国银行在10月28日的报告中警告称,美联储届时可能不得不“闭眼降息”,依据的不是实时数据,而是对经济风险的主观判断与内部平衡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,政府停摆不仅阻断了数据流动,更打乱了整个政策评估体系。美银指出,即使政府在未来数周内重新开门,数据恢复至常态也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。在此之前,美联储必须依靠过时的统计和私人部门的次级指标进行分析,这在过去数十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。
这种信息缺口正在放大FOMC内部的分歧。主席鲍威尔所代表的鸽派阵营仍倾向于遵循9月“点阵图”所描绘的降息路径,理由是通胀温和、劳动力市场趋软、金融环境紧缩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。而鹰派成员则认为,在缺乏新证据显示经济明显放缓的前提下,年内第三次降息将过于激进,可能削弱政策的可信度。
这场分歧的背后,是对风险定义的不同理解。对鸽派而言,风险在于“过紧”——若经济下行而政策未及时宽松,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衰退;对鹰派而言,风险在于“过松”——在通胀仍高于目标的情况下继续降息,或令物价压力再度抬头。结果是,美联储的12月会议正面临着一种极为罕见的情景:数据不完整、立场分裂、预期不稳。届时即使最终决定降息,也可能伴随鹰派和鸽派双方的反对票,令市场读不出明确信号。
美银分析认为,9月会议已暴露出委员会内部的潜在裂痕。当时,一个略占多数的阵营主张到年底前至少降息75个基点,而另有七位成员仅支持一次降息,其中包括票委Barr、Goolsbee、Musalem和Schmid。这一分歧若无新的数据支撑,12月会议上极有可能演变为公开的对峙。部分温和派如Miran可能也会因不确定性过高而投下反对票,使会议结果更难预测。
未来政策路径的关键变量,将取决于政府何时恢复运作以及劳工统计局(BLS)能在多大程度上赶上积压的数据发布。若政府在11月底前结束停摆,市场可能在12月会议前仅能看到一份“过时”的9月就业报告。这样的数据即使疲软,也难以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依据,美联储很可能仍坚持鸽派路径。若政府在11月初恢复运作,让BLS在会议前发布9月和10月两份报告,则情况会更复杂:若失业率稳定在4.3%左右,且就业增长尚可,暂停降息的声音将增强。最理想的情景是,三份就业报告(9月、10月、11月)在会议前齐备,这样的完整信息将赋予决策更高可信度。
按照美银的经验法则,若11月失业率仍低于或等于4.3%,美联储可能选择维持利率不变;而若升至4.5%或更高,则意味着经济明显降温,降息几乎成为定局。若失业率处于4.4%的“模糊区间”,则12月会议的决策将成为一次势均力敌的博弈,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当时的通胀轨迹和金融市场反应。
无论结果如何,可以确定的是,美联储正在失去其最重要的政策依托——数据。一个必须在盲区中行动的央行,注定要在风险与信念之间作出艰难抉择。而这种“不确定性的制度化”,或许才是当前市场面临的真正挑战。
上一篇:摩根大通:美欧财报季差距或再现,但欧股有望迎来“拐点”
下一篇:没有了!